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站在二楼阳台上,举起大倍数望远镜……但这不是观光旅游者好奇苍苍穹宇茫茫大地,而是在放牧,在了望自己家飘向草原尽头的羊群。镜头里,她看到孙儿骑着摩托车风驰电掣般赶在羊群前面,便放心地转身离开阳台。
这是今夏记者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上亲眼见到的一个场景。此情此景,在内蒙古草原上已经比比皆是。你随便去走走,风力发电机的叶片闪耀着太阳的光芒,北京212小汽车载着牧人的歌声……对草原上的人们来说,这一切已经不算新鲜事,能够使他们砰然心动的,是谁家出国去考察现代化畜牧业,谁家采用了最先进的生产技术。
一滴水可以映出太阳的光辉。日前,内蒙古自治区畜牧厅厅长于铁夫告诉记者:经过50多年的积累,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的建设,内蒙古畜牧业已经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大跨越,正在努力实现第三次跨越,内蒙古畜牧业在全国已经处于领先或前列的位置。
有关权威数字显示,1998年牲畜总头数达7387多万头(只),是内蒙古1947年解放时921万头(只)的7倍多;牧业年度大牲畜和羊的良改种牲畜比重1957年为0.7%,1998年为66.55%;肉类总产量1957年为5.55万吨,1997年为125万吨;牛奶产量1952年为8.62万吨,1997年为59万吨;绵羊毛产量1952年为0.54万吨,1997年为6.69万吨;山羊绒1952年为800吨,1997年为3831吨……牧民人均收入1956年为386元,1997年为2344元。
有关部门日前透露,内蒙古1999年夺得畜牧业连续第15个大丰收,大小畜存栏数、畜牧业总产值、畜产品总产量和牧民人均收入,又有了新的增长幅度。
有关资料显示,内蒙古畜牧业的两次大跨越,都是靠政策、靠科技取得的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,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,自治区党委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畜牧业的重大改革措施,内蒙古在全国率先推行了草场公有、承包经营、牲畜作价、户有户养的“草畜双承包”责任制,把人畜草、责权利有机地统一起来,首先解决了“人吃牲畜大锅饭”问题,有效地激发了牧民的生产积极性,形成了内蒙古畜牧业发展的第一次大跨越。为进一步解决畜牧业生产领域各生产要素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,内蒙古又在全国率先推行了以草原承包到户为重点的“双权一制”(草原承包所有权、使用权和承包制度),实现了“用管护”、“责权利”的统一,从根本上解决了“牲畜吃草场大锅饭”问题,进一步理顺了关系,使内蒙古畜牧业形成第二次大跨越。
两次跨越,使内蒙古畜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,然而,人们发现,以往所取得的成绩很大程度上是靠外延的数量扩张完成的,虽然草原建设总规模已突破年3000万亩,但建设速度仍然赶不上沙化退化速度,草畜矛盾十分突出,虽然内蒙古良改畜比重已达66.55%,但多数为低代改良,牲畜个体生产性能仍有很大的潜力可挖……于是,内蒙古党委提出了“增草、增畜,提高质量,提高效益”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。这一战略的提出和实施,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内蒙古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的困惑,理顺了加快发展和资源制约的关系,使内蒙古畜牧业又迈出了新的实质性的一步,有关专家预言,必将形成内蒙古畜牧业发展史上的第三次大跨越。
内蒙古在全国率先设施了以提高畜牧业质量、效益为中心的畜牧业“种子工程”,是我国家畜新品种培育最多的省区,现已培育出24个家畜新品种;内蒙古在全国率先实施了改造旧型细羊毛工程;内蒙古在家畜繁殖技术上,在胚胎移植技术和试管牛羊技术上,居全国领先水平;内蒙古在牧草新品种培育方面处于领先地位……
目前,内蒙古畜牧业已具备了稳定生产100万吨肉、6万吨毛、4000吨羊绒、60万吨鲜奶和稳定总增2000万头以上牲畜的综合生产能力,内蒙古畜牧业已经初步摆脱靠天养畜的不稳定局面,实现了建设养畜、持续稳定发展,经营方式正在向集约化、现代化方向转变,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过去的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。